2015年10月15日,美國心臟協會(AHA)公布了最新版的心肺復蘇指南。上周,小編已經對新版指南中“成人基礎生命支持和心肺復蘇質量(醫護人員BLS)”部分與2010版進行了對比,而本文將對此次指南中兒科基礎及高級生命支持部分的要點進行總結。
首先是2015 AHA心肺復蘇指南兒科基礎生命支持心肺復蘇(CPR)部分要點:
1.院外心臟驟停兒童患者的存活情況不容樂觀,各年齡組存活率約為8%。
2.由于窒息性心臟驟停在兒童中更為常見,因此通氣設備對兒童患者至關重要。但兒童心肺復蘇中胸部按壓、開放氣道及人工呼吸順序與成人治療內容一致。
3.高質量心肺復蘇(CPR)包括:
充分的胸部按壓頻率(100~120 bpm)及深度(胸廓前后徑1/3);
盡可能減少胸外按壓的中斷次數;
避免過度通氣(可見胸廓充分回彈,12~20次/分鐘);
4.胸部按壓/人工呼吸效果優于單純按壓,若施救者不愿進行人工呼吸,也可單純進行胸部按壓。
2015AHA心肺復蘇指南兒科高級生命支持的內容要點:
1.兒科院內心臟驟停存活率已增加至43%左右。
2.延長CPR并非毫無作用,接受CPR治療35分鐘以上者的存活率達12%,60%患者的神經預后有所改善。
3.心臟驟停前治療
兒科快速反應治療團隊及兒科預警評分可降低非ICU患者及普通患者的死亡率,但研究結論并不一致,這些方案可用于普通病房的高危兒童患者;
對于感染性休克患者,可進行輸液推注治療(劑量可達20 cc/kg),但后續推治療注應視個體評估情況而定;
存在心臟驟停風險的急性爆發性心膜炎患者可考慮靜脈-動脈體外膜肺氧合(ECMO)治療。
4.驟停期間治療
ECMO心肺復蘇(ECPR)可用于心外科診斷異常的患者,此類患者經ECPR治療后的預后優于其他患者;
應用呼氣末CO2及介入性血流動力學監測以評估CPR治療質量,但目前尚無具體參考值;
除顫能量:2 J/kg,4 J/kg,>4 J/kg,最大能量10 J/kg或成人劑量;
對于電擊難治性室顫或無脈室速的患者,考慮胺碘酮或利多卡因治療。
5. 驟停后治療
恢復循環后應對患者發熱(>38℃)進行治療;
治療低氧血癥及normocapnea;
使用液體及血管活性藥物維持收縮壓(至少年齡組5個百分位);
7天內使用腦電圖預測神經預后。
6.新指南其他內容依然沿用2010伴建議。
新聞來自:
|